为什么叫榜眼

为什么叫榜眼 榜眼是什么意思?

古代为什么把前三名称之状元榜眼探花?

榜眼是什么意思?

状元,榜眼,探花是古代科举时的三鼎甲,名称的来历是根据“自上而下”比喻顺序设定的。状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称为“状头”或“榜头”。“头乃人之元”,头顶是人体的最高处,也就是老大、第一的意思,所以称为“状元”。状,就是榜单;元,就是头,也就是第一名。

榜眼这个词的“眼”,本义就是指眼睛,前面说了状元的“元”本义是指头顶,眼睛的位置略低于头顶,所以排在第二名,称为“榜眼”,榜眼的“榜”和状元的“状”意思差不多。历史上榜眼的设置曾经是两个人,符合人有两只眼睛的事实,后来由于名额所限,改为一个名额。

探花,这个称谓的来历没有十明确的考证。有传说是来源于唐代的“探花使”称号,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清代的著名学者赵翼,曾经对状元、榜眼、探花的渊源进行过考证,但最终也没有得出完美的结论。按状元、榜眼,是按照头、眼的上下顺序排列的,那么探花是一个“嗅探”的动作,是代指鼻子,略低于眼睛,所以排名第三,这个说法比较有说服力一些。

状元、榜眼及探花的来历?

探花一词是开始于唐朝的,放榜以后朝廷会办庆祝的宴会,在宴会上会有一个俊俏的人来采花,在宴会前会进行挑选出这个人,就被称之为探花郎。隋朝时,在应试之后,成绩最优秀的就会被放在全部士子“个人资料”的前面,就是应试前都要投递的“投抓状”,就叫做“状元”。到了宋朝,公布成绩单,也就是进士榜的时候,这状元名字在榜的中上方,而第二名第三名都在旁边,像人的眼睛一样,也便有了“榜眼”这一称呼。

就这样到了南宋后期,随着第三名进士改为探花这件事情,便可得知状元、榜眼、探花作为这样专门的三个专称,是在南宋达成的。关于这个榜,还有个有趣的事情呢。据说当时北宋有一个人,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真本事,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文化内涵,结果高举第二名,人们通通说他是瞎榜能考中第二名。

但其实他都是要进行殿试的,无论是天才还是蠢才。而有关于这个殿试的历史,是唐代已经开始实行了,但是到了宋代才开始成为固定的制度,必须要进行殿试。后来武则天在位期间,都是将成绩得分最高者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因为放在了最前面,也因此成为状头,后来流传开来叫做状元。

后来学校与荐举变得没什么用了,虚有其越来越重视的科举考试变得更加制度化了。 到了明代,又详细的分为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秀才三年一次去参加会考,考中的那个人就是举人,而其中的第一名也有称呼,叫做解元 。

会试就是监生会在春天去应考,被录取的第一名是会元,录取的就叫做进士。而殿试则是由天子亲自出题测试进士,将其上一个“等级”的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就是一甲,二、三甲。一甲分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个人,而二甲三甲可以是好几个人不等。

这种不断完善的名称其实也反应了当时的朝代下不断发展的经济,不断成熟的体制。开放制度下,吸引了不少学子寒窗苦读进入政权,扩大和巩固了封建统治的这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