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逃难怎么落户

李姓来历的故事简写?

李姓来历的故事简写?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
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
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自利贞开始改姓李。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辽阳太子岛的由来?

太子岛是辽阳老城东太子河中间的一个小岛,据历史学家冯永谦、叶红刚考证著说:《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抗秦,组织“荆轲刺秦”后“匿于衍水”、《东周列国志》小说中描述的太子丹抗击秦国入侵,退保辽东自匿于“桃花岛”,即当此处,故名。
“石嘴子”是太子岛村北部的1个居民点,明代有几户人家到此落户,村后有山,远观山似嘴型,故此得名。
“前沙坨子”是太子岛村东南部的1个居民点,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有旗人逃难落户沙丘之南, 时称前沙坨子。
“后沙坨子”是太子岛村东北部的1个居民点,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有旗人郭、富两姓于后沙丘上安家,时称后沙坨子。
“西沙坨子”是太子岛村西南部的1个居民点,因清顺治八年(1651年),有占山户丁姓由山东迁居后,在沙坨子之西安家而得名,时称西沙坨子。
【地方掌故】《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荆轲刺秦王未成殉身后)秦王大怒······诏王翦军以阀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
《读史记舆纪要》:“太子河即故衍水,燕太子丹匿于衍水中,后人因名为太子河。”
《东周列国志》:“燕王喜谓太子丹曰‘今日破国亡家,尽由于汝!’丹对曰:‘韩、赵之灭,岂亦丹罪耶?,今城中精兵,尚有二万,辽东负山阻河,犹足固守,父王宜速往!’·····燕王喜犹豫未忍,太子丹惧诛,乃与其宾客,自匿于桃花岛。”
【地名沿革】太子岛俗称沙坨子。2003年,辽阳市政府更名为“桃花岛”,属太子河区东京陵乡。2006年,更名“太子岛”,属太子河区东京陵乡。2012年,全市行政规划调整,划归文圣区,属东京陵街道。2014年,属新城街道,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