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义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源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概括和理论总结,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辩证关系的深刻阐释,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正是源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总结。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创造中华文明的各个民族总体上均以跨越冲突达到多民族相互融合为理想状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自1950年至1987年,历时30多年的民族识别工作,确认了56个民族,这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主体。1984年颁布实施并于2001年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主要内容?

习近平出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不仅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精神密码。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让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历久长青,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