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深度分析止损方法 什么是止损?在什么情况下会止损?

深度分析止损方法

什么是止损?在什么情况下会止损?

什么是止损?在什么情况下会止损?

在股市投资中,被套是难免的,那么被套后要不要及时止损,还是坚决持股等待反弹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投资者。对于要不要止损其实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要根据个人的投资风格和风险承受能力而定。投资者一定要分清自己是以价格为导向的短期投资者,还是以个股投资价值为参考的中长期价值投资者。
价格投机的止损策略
如果是以价格为导向的短线投机,如果股价出现与自己判断不一致的情况一定要尽快止损。因为此类投资者买入的时候依据的是价格的走势,分析的是各项技术指标和K线的组合走势。一旦价格的走势与投资者自己分析的结果出现差异,那么投资者的买入逻辑也就被完全否定了。此时投资者一定要快速进行止损。防止出现更大的损失。止损时要果断,不要对股价心存幻想,一旦出现实际走势与预想走势出现背离就要果断进行止损。
价值投资者的止损策略
而如是以个股价值为依据的价值投资者,那么在投入后出现浮亏时,就没有必要频繁的进行止损。因为价值投资者投资的时候依据的是股票自身的价值。所以当出现浮动亏损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止损,而是要再次确认选择的投资标的财务状况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如果投资标的的财务情况跟最初的分析的结果是一样的并没有太大的分歧,那就没有必要进行止损。除非买入的投资标的财务状况出现了急剧的恶化,否则是没有必要在一出现浮亏,就急着进行止损的。
关于止损位的设置
很多人倡导亏损3%或5%时就要尽快进行止损,但是以这一指标进行止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投资者进行的是以价格走势为依据的技术性投资。并且短期的投资逻辑和依据被打破。此时才需要进行快速的斩仓止损。对于短线选手,提前预设的止损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短线投资者通常对公司的基本面进行较少的分析,所以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是没有保障的,必须要通过预先设置的止损位对资金进行保护。
但如果不是短线选手,并且盘感和对走势的敏锐度并不强烈,那么学习短线的止损方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止损意味着割肉,频繁的止损一定会使本金收到非常大的伤害,元气难以恢复。所以如果是中长线投资者,真正要做到的是认真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和财务信息,用公司基本面的确定性来保护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

止盈法是什么意思?

你好,止盈技巧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静态止盈,即由投资者设立目标价位,一旦达到,坚决止盈。  第二种方法是动态止盈,即当持股有盈利时,由于股价上升趋势完好或题材未尽等原因,还有上涨动力,应继续持股,直至股价回落到某一标准时,再予卖出的操作。其位置的设定标准有以下几种:  (1)价格回落幅度  若股价比最高价减少5~10(具体的比例依市况而定)时止盈卖出。  (2)均线破位止盈  股价从上向下跌破重要价格均线(5日线,10日线),将意味着趋势转弱,要立即止盈。  (3)技术形态止盈  当股价上升到一定阶段,出现滞涨,K线形成头部形态时,要坚决止盈。  投资者在止盈时,一定要果断操作,因为止盈是保证资金稳定增值的基础,而果断决策是有效实施止盈的基础。  9.止损“十不要”  第一,当股价严重低于价值时,不要止损。熊市中常会出现非理性暴跌,一些具有投资或投机价值的个股会跌到平常可望而不可及的低价,这时投资者要有长线持有的耐心,切忌不分青红皂白的止损。第二,当个股跌到某一位置企稳后,受到市场主流资金的关注,并且有增量资金不断积极介入,在量能上表现出有效放大时,不要止损。  第三,投资者因深度套牢而亏损过于巨大的,不要止损。因为这时止损为时已晚,不仅不能挽回多少损失,反而会严重打击投资心态。  第四,对于庄家洗盘的股票,不要止损。庄家临拉升股价前,为了减少未来拉抬阻力并抬高市场平均成本,常常会制造股价震荡,试图将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赶出市场,投资者此时要保持信心,不能随意止损。  第五,上升趋势中的正常技术性回调整理时,不要止损。只要市场整体趋势没有走弱,就可以坚持中线持股为主,短线高抛低吸的操作策略。  第六,个股股价的下跌空间有限时,不要止损。当股价经过长期的下跌后,股价被压缩到极低位置,再度下行的空间有限时,投资者不仅不能止损卖出,还要考虑如何积极吸纳。  第七,熊市末期缩量下跌时,不要止损。成交量萎缩,显示了下跌动能枯竭,此时止损出局无疑是不明智的。  第八,有恐慌盘出现时,不要止损。恐慌性抛盘的出现往往是股价达到阶段性底部的重要特征,投资者切忌盲目加入恐慌性抛售行列中。  第九,股价接近历史重要支撑位时,不要止损。这时应以观望为宜,不要急于抄底抢反弹,需要等待趋势的最终明朗后,再采取进一步动作。  第十,股价临近重要底部区域时,不要止损。股价在底部区域时,通常情况下已经不具有下跌动能,但有时仍会有最后的成交量极小的空跌,投资者要坚定持股信心。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