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风长这样 西方视角下的中国时尚风潮

中国风在西方时尚界近年来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其中隐藏的问题远比表面的光鲜复杂得多。上世纪60年代,西方摄影师Stan Wayman拍摄了一系列东方时尚照片,展现出旗袍设计的风采。时装史学家Jonathan Walford在他的著作《Sixties Fashion, From Less is More to Youthquake》中指出,5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开始迷恋中国风,香港成为当时数以千计内地裁缝聚集之地,大量制作的旗袍和袄裤流向西方市场,被视为有利可图的生意。

西方视角下的中国时尚风潮

西方设计师与中国元素的创新融合

美国版《VOGUE》2015年五月刊以“Go East”为主题,拍摄了中国风内页,其中引用了Chanel 1996年的旗袍款式作为设计灵感,展示出西方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创新利用。纽约服装制造商Bud Berman在1953年在香港建立了DYNASTY制衣厂,设计师Dora Sanders改良了中式服装,打造出适合西方人穿着的款式,特别是符合西方理想中的沙漏形旗袍,成为鸡尾酒会与晚宴的首选。

电影的影响和中国风的流行

1960年电影《苏丝黄的世界》的热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风在西方的流行,香港也成为了西方人眼中的浪漫之地。模特Marola Witt身穿Suzy Perette品牌的裙子出席活动,这些裙子由美国设计、于香港制造,深受电影影响。西方设计师创造出曲线玲珑的旗袍,服务对象主要是西方女性,将中国传统服饰以全新方式呈现。

中国元素的重新诠释与认知偏差

西方对中国风的理解常常与中国人截然不同,例如龙元素在西方眼中常常混淆龙和蟒的区别。龙作为中国文化象征,在西方早期被描绘为邪恶神秘的异兽,与龙相关的形象常被赋予致命的吸引力,这种误解可以体现在服装设计中,如Prada 2017春夏系列中的龙元素。

跨文化交流与时尚融合

西方时尚界对中国传统元素的重新诠释与融合逐渐走向正轨,随着中国时尚行业的发展,西方能够更清晰地辨别并理解中国风与日本风的区别。跨文化的设计交流使得西方时尚界对中国元素的认知逐渐趋于真实,开启了更广阔的时尚视野。

通过对西方眼中的中国时尚风潮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文化碰撞与融合中,东方与西方的时尚元素相互借鉴、重塑,共同开创出多元丰富的时尚风貌。

相关文章